所属分类:新闻动态发布时间:2025-11-03

香港ESG趋势
黃天祐的新演说:在香港会计师公会最佳企业管治及 ESG 大奖2025颁奖典礼午宴的演说
该演说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三方面:1. 肯定绿色金融认证计划(BCGA)价值,夯实绿色金融基础;2. 明确监管方向,强化绿色金融市场规范;3. 展望未来合作,推动绿色金融跨境发展。
来源: https://sc.sfc.hk/TuniS/apps.sfc.hk/edistributionWeb/gateway/TC/news-and-announcements/news/doc?refNo=25PR180
联合洞察:该演讲立足香港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定位,既肯定了现有认证体系对市场规范的作用,也明确了 “协同提升管治与 ESG 标准” 的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引,尤其强调多方协作的重要性,切中了当前绿色金融防范 “漂绿”、提升公信力的核心需求。联合绿色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将筑牢 “去漂绿” 防线,同时衔接标准与实践、搭建协作桥梁,助力香港绿色金融市场公信力提升与 ESG 标准落地。
国际环保博览 ── 汇聚绿色科技 引领零碳未来
迈向碳中和,是一个全方位低碳绿色转型的过程,当中必须依靠创新绿色科技取代传统生产技术。本届博览会以“绿色科技 引领零碳未来”为主题,正是传递了这个核心信息。
为期四日的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内地、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约44个代表团,超过200名官员,以及环保领域的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参与。政府代表透过此平台分享绿色创新科技经验,企业则在此拓展商机、交流技术。
在亚洲环保会议政府环节中,十个“一带一路”国家(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老挝、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缅甸、斯里兰卡和塔吉克斯坦)负责环保事务的高级官员出席,介绍各国在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最新政策。
来源:https://www.eeb.gov.hk/sc/see_blog/blog20251102.html
联合洞察:国际环保博览兼具 “展示平台” 与 “合作纽带” 双重价值,既汇聚全球环保技术与解决方案,为本地企业引入绿色转型工具,也为香港链接国际环保资源搭建桥梁。博览聚焦实操性与创新性,既能推动环保产业技术落地,助力香港实现减碳目标,也能强化其作为区域绿色合作枢纽的角色,同时向公众普及环保理念,为香港绿色生态建设凝聚多方合力,是践行 “双碳” 目标的务实载体。
全球ESG趋势
ICMA发布碳市场新报告,探讨如何从碳市场中汲取机遇,为可持续金融和更广泛的市场做出贡献。
2025年10月31日,ICMA发布最新报告, 以冷静客观的视角审视了合规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目前的运作方式、影响其发展的诚信挑战,以及市场参与者真正的机遇所在。
报告追溯了合规碳市场的快速扩张,目前其覆盖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碳排放量,并探讨了这些机制如何影响资本市场活动,尤其是在交易、对冲和结构性融资方面。报告还阐明了自愿碳市场在转型战略和创新型可持续债券发行中更为有限但可能具有补充作用的作用。
来源:https://www.icmagroup.org/News/news-in-brief/icma-publishes-a-new-paper-on-understanding-the-opportunity-from-carbon-markets-for-sustainable-finance-and-the-wider-market-2/
联合洞察:ICMA 此次发布碳市场新报告,精准切入碳市场与可持续金融的融合痛点,为行业提供了关键认知参考。这一举措不仅能推动金融机构、企业更科学参与碳交易,助力全球 “双碳” 目标落地,还能强化可持续金融市场的规范性与活力,为国际碳金融合作提供重要实践指引。
欧盟税务和海关署正式发布:《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简化方案》
2025年10月20日,关于简化和加强CBAM的修订条例已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该法案已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签署。这是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商业环境的关键举措。作为“综合法案一期”立法倡议的一部分,这些简化措施旨在提高《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防止碳泄漏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小型进出口商的影响。
该方案的关键要素是为CBAM货物设定50吨的新豁免门槛。每年进口CBAM货物不足50吨的企业将免除CBAM义务。预计此举将使约18.2万家进口商(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获得豁免,同时仍能覆盖99%以上的排放总量。对于仍处于CBAM范围内的进口商,这些调整将有助于其遵守报告要求,简化申报人的授权、排放量的计算以及财务责任的履行。这些变化将减轻监管和行政负担以及合规成本,尤其有利于中小企业。此外,自2027年起,对于已实施碳定价规则的第三国,欧盟委员会还可以确定这些第三国的默认碳价格,并在CBAM登记册中公布其计算方法。
来源: https://taxation-customs.ec.europa.eu/news/officially-published-simplifications-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cbam-2025-10-20_en
联合洞察:方案简化申报授权、排放核算等流程,并计划 2027 年公布第三国默认碳价以完善抵扣机制。此举在强化防碳泄漏效果的同时,精准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也为全球供应链低碳转型明确新标尺。
国内ESG趋势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发布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
为落实《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计算了2024年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碳足迹因子和输配电碳足迹因子以及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见附件),供各行业产品核算电力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足迹使用。上述因子与《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2025年第3号)中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一致。
来源: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510/t20251024_1130734.html
联合洞察:2024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为0.577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较2023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0.620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下降6.9%。下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电源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二是间接排放电力因子更新,计算中统一采用更新的2023年因子,使各发电类型因子普遍降低。该下降趋势体现了我国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的成效,反映了电源结构优化与技术进步的积极进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专章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电改造升级和散煤替代。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和价格机制。
《建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加快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推动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完善和衔接互认。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能力。
来源: https://www.mee.gov.cn/ywdt/szyw/202510/t20251028_1130924.shtml
联合洞察: “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部署绿色转型,核心在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与完善碳管理制度。规划提出通过多能并举、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同时建立覆盖地方、企业、项目及产品的碳管理体系和碳市场机制,展现了中国推进碳达峰的系统路径,并将深度影响产业发展与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并于2025年10月29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
《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了2024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成效,梳理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新目标,展示了中国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全国碳市场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进展,并阐述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来源: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2510/t20251029_1130962.shtml?sessionid=
联合洞察:该报告系统呈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务实行动与成效,从能源转型、碳市场建设到国际合作,既展现国内绿色低碳转型的扎实进展,也体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姿态。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10月30日,作为本年度重点金融会议之一,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汇聚境内外可持续金融市场的领军人物与权威专家,围绕绿色转型、可持续债券、信息披露与国际标准接轨等主题展开前瞻性对话与专题研讨。
本次论坛了汇聚境内外可持续金融市场的领军人物与权威专家,将开展一系列前瞻性主题对话与专题研讨。ICMA分享了2025年6月ICMA年度会员大会上发布的最新可持续债券指引,包含《关于自然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实践指南》等重要成果。
来源:布莱恩·佩斯科:以协同与透明推动全球转型金融发展|转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www.icmagroup.org/events/icma-china-sustainable-finance-conference-2025/
联合洞察:该论坛为全球可持续金融领域搭建了高效对话平台。ICMA 首席执行官布莱恩・佩斯科对中国在绿色债券创新、“共同分类目录” 协作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转型金融需加强全球标准协调与区域路径适配。联合绿色作为香港绿色金融领域第三方认证机构亦参与本次论坛,助力中国可持续金融实践与国际接轨注入更多务实力量,进一步完善全球转型金融协作生态。

